长宁好人周周宣

毕生积蓄捐助“希望”
(记八旬老人梁弭的爱心故事)

发布日期:2012-05-29 点击数:245

    采访梁弭老人那一天,恰巧是她83岁生日。

  听到记者的询问声,梁弭快速地走出房门,把记者迎了进去。走进房间,记者环顾四周,房中家具桌椅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多数都已陈旧,正如老人的穿着一般。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位矮矮瘦瘦的老人,却把自己和老伴毕生积蓄的23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为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建起了两所希望小学。

  梁弭是湖南人,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日军的入侵,湖南等地相继沦陷,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12岁的梁弭和自己的姐妹在广西桂林两江儿童教养院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后来,梁弭辗转来到上海,结婚生子,1992年从上海某研究所离休。

  当年,如果没有爱心人士成立教养院,对战乱里的孤儿及时救助,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很可能不是饿死于街头巷尾,就是冻死在旷野荒郊。因此,我始终觉得我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那些救助过我们的善良人们,属于那些为抗日流血牺牲的英烈们。梁弭告诉记者,每当想起这些,她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思想也在她的心中扎下了根。

  1992年北京希望工程办公室刚成立,梁弭就汇去了第一笔助学金。以后,梁弭和她爱人韩枫每年都会有计划地通过希望工程办公室资助失学儿童,到如今已经资助了江西、青海、广西、湖南、上海、辽宁等6个省市的多位同学。

  当年我们捐助的孩子现在有的上了中专,有的上了大学,他们时常也会给我写信,给我讲讲他们学习生活情况,这让我很开心。梁弭对记者说:早年,我和老伴就有一个心愿:捐建一座希望小学。但由于条件不成熟,直到老伴去年病故,这个愿望还没有实现。

  2005年,梁弭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一年夏天,由于天降大雨,湖南涟源市伏口镇原福和希望小学教学楼屋面倒塌,粉碎了280名学生的上学梦。本市某报社记者对涟源伏口镇的连续报道引起了梁弭的关注,并决定把自己离休后的积蓄连同老伴去世政府的抚恤金共计10万元全部捐献给希望小学。 

  梁弭老人捐资10万的消息深深感动了上海市民,仅3天时间,上海各界为希望小学捐资金25万元。3个月的紧张施工后,一栋耗资55万元、建筑面积790平方的希望小学峻工了。 

  参加完新小学的开学典礼,我正要与大家告别时,就看到当地一个老太太提着一个装着一些土特产的蛇皮袋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把把我抱住,动情地说,你是个好人,你做的大善事,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说到这里,梁弭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之后,梁弭又出资10万,捐建了靖宇县新胜村靖枫希望小学。

  虽用尽了毕生积蓄,但每当想起在自己捐建的学校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每当想起他们看到新校舍时幸福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中就会泛上一丝幸福。梁弭微笑着对记者说。

  如今,梁弭老人有两个心愿,一是在有生之年尽己所能,继续帮助那些困难地区的孩子们,二是将自己多年所学的一技之长——刮痧疗法加以推广,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