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长宁作为一个建设向管理过渡、城市形态逐步定型的中心城区,作为人口流动性和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长宁正在开展的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在强调“安全、稳定、有序”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活力”的目标,更加强调营造激浊扬清的社会参与氛围,更加注重培育、发展、引导社会组织,更加注重促进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协同,更加注重理顺情绪、柔性协调、推进交流,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协同力量,要加大政策扶持,搭建更多参与平台。目前,全区社会组织发展已初具规模,有127个社会团体、33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84家以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为主的各类志愿者工作室,1073支经备案登记的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参加人数达2.3万余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为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提供保障。通过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社会管理服务、社会建设决策研究及信息咨询等服务机制,逐步将部分事务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转移或委托给相关社会组织。通过整合人才资源优势,从培养和吸引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进一步加强司法、就业、救助和慈善等领域中的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对有特殊贡献或做出突出成绩的社会组织人才、志愿者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激励机制,支持公益性、志愿性社会组织的资源开发和健康发展。
志愿者是这个城市最可爱的人,要弘扬志愿精神,推进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我区已经借鉴国内外志愿者工作和世博会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了“虹桥志愿服务网”。该网承载着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和意愿,目前共提供环保服务、心理辅导、家庭服务等10大类36个小类志愿服务类别,开发运作志愿服务项目共计363项,使社会管理、社区服务中的需求,通过志愿服务项目的形式获得快速响应。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已达6.1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9.68%,位居全市第一。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社会参与营造氛围。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立体工作网络、网络支撑平台、项目运作体系、保障激励机制和志愿文化建设五方面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具有长宁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意识,把促进文明社区、文明城区创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区域软实力。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注重培育企业文化,鼓励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源泉。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国家公民”之一,它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权利,又承担着“诚实守信、积善扬德”的社会责任。长宁现有各类企业近2万家,这些企业依托“上海文明和谐西大门”、“凝聚力工程”学会及各街镇分会等平台,广泛参与“交通文明”、“清洁家园”、“困难群体关爱行动”、“千企帮千家”等公益活动,在迎办世博、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是创新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通过完善政策、搭建平台、项目设计等,为企业融入社会、回报社会提供更多机会。特别是要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对内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企业硬件环境、职工行为规范建设,引导企业单位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以高品质的产品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对外体现践行社会诚信、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法律维权和科普教育事业中去,展示企业良好形象,切实让广大群众得实惠。
我们相信,有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了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有了一大批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社会群体,长宁的社会管理一定能实现“安全、稳定、有序、活力”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