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街镇信息

长宁区为青少年课外参与创新提供时间保障

发布日期:2012-05-29 点击数:328

    上海市英特尔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近日揭晓,在创新成果板块中五分之一的一等奖被长宁区摘得。而且,在全市小学生夺得的一等奖中,长宁区也是获奖第一大户。孩子会有如此的创新活力,还要利益于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空闲”时间。
    兴趣引领快乐拓展
    去年春季起,长宁区将每周三设定为“快乐拓展日”,当天下午不上文化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拓展活动,而且小学一至五年级不布置常规的书面回家作业。“不布置作业不代表没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业的要求更高了。”区教育局局长贾炜把每周三的作业称为“长作业”,就是用细水长流的体验式、探究式作业来替代即时性的纯知识练习。
学生们多了闲暇时间,老师们却更忙了,因为必须尽可能地围着学生的兴趣转。在长宁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里,科技指导老师要全员下沉到各基层学校,巡回指导学生们开展兴趣活动、指导课题研究。“有了时间和空间,再加上老师的悉心点拨,学生的兴趣活动自然能有丰硕的成果。”长宁区少科站站长沈满说。
    悉心指导不可或缺 
    “下雨天,滴水的雨伞不但会把地面弄湿,人还容易滑倒摔伤。可否发明一种能快速甩干伞面雨水的装置呢?”新虹桥小学五年级学生曾子珏将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的“长作业”,没有规定的完成时间,却是她每周三“快乐拓展日”里要攻克的难题。愚园路第一小学傅昱婷同学的“长作业”是玩糖水与盐水。只见她一会儿将同一浓度的糖水和盐水放入冰箱,以观察其结冰的先后;一会儿又将鸡蛋分别放入糖水和盐水中,以观察其浮力;甚至还研究起不同浓度糖水和盐水的导电性。
    此次长宁区小学生在创新大赛上夺得的六个一等奖,都是源自于平日的“长作业”,而且背后几乎又都有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老师的悉心指导。沈满说,在完成“长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探究无疑非常重要,但科技辅导员的引领、设计和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如今,长宁区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业余时间汇聚到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完成与课题相关作品的加工或者实验操作。小翁和小焦同学提出的研究方向是“香烟烟雾对基因的损害”,其中涉及DNA的提取等生化实验。于是,在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科技辅导员的协调下,两位同学走进了大学实验室。另一名小何同学,在研究院里待了整整四个学期,从做第一个环保计划开始,逐渐延伸到对小白鼠抗疲劳的研究、对鱼虫生长发育的研究和对薰衣草调和油的研究等课题。她说:“每完成一项课题,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科学方法的启迪和创新思维的飞跃。”
(区科委)